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205.555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您好,欢迎登录农业平台!

15146899760
首页 > 政策法规 > 徐可:抓抢“农业强国”战略机遇 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徐可:抓抢“农业强国”战略机遇 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04-12 00:00    来源:大河网  点击量:193  评论(0人参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强国”战略,例如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等,其中,农业强国对于我省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调出粮食居全国第二;河南已连续6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播种面积保持在1.6亿亩。

可见,农业强国离不开河南,河南应抢抓“农业强国”的战略机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农业强省”的优势与短板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对标参照,进而分析河南“农业强省”的优势与短板。

(一)农业供给保障方面。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起步早,成效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7%,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57.8%,粮油加工转化率80%,具备了产业规模优势、品种质量优势、储备能力优势。但另一方面,我省2022年人均GDP为62071元,农村人均收入18697元,均排在全国下游;我省粮食结构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结构单一,农业供给“大而不强”的特征较为显著。

(二)农业科技装备方面。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大棚车间与智慧农业正在快速推广;农业科技投入超过科技经费总额的10%,种业创新水平全国领先;目前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活动,推进“技术下乡”,持续释放农村人力资源红利。尽管农机装备处于全国前列,但另一方面,我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不强,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力度不足,农业机械还需要尽快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三)农业经营体系方面。我省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8.7万个,成员达到116.1万户,家庭农场达到3.6万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67家;土地流转与托管模式不断创新,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粮食期货市场交易种类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我省农产品专业化市场辐射面窄,仓储物流布局有待完善。例如河南杞县大蒜产量超过山东金乡,但是杞县大蒜还要经由金乡大蒜市场销往全国。

(四)农业产业韧性方面。传统农区面积大,土地类型多,农业发展潜力大,政策回旋余地足。2021年7月特大洪涝灾害后,修复受灾高标准农田246万亩,通过适时晚收、机械减损、农业保险等救济措施,当年仍然完成了粮食总产量1300亿斤的目标。但另一方面,我省主要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作物轮种与替代弹性较小;农业保险尚未推广普及,省内仓储余粮调剂较小。我省农业上市企业表现不佳,去年位于商丘的科迪奶业已经破产清算,农业产业的资本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五)农业竞争能力方面。2022年,河南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生猪存栏和调出位居第一;农产品加工、肉类加工、食品工业的市场规模大,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速冻汤圆和7/10的速冻水饺。但农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量规模上,更体现在品种、加工、市场等综合能力上。我省农业品质资源丰富,“三品一标”种类较多,但“重认证、轻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我省还是转移支付大省和农业劳动力流出大省,农村部分地区“空心化”严重,农民种地意愿不高,成为农业综合竞争力中的短板。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大而不强”的特征较为显著。为此,应围绕自然禀赋与自身条件,发挥规模优势,汲取荷兰、以色列、丹麦等农业“小强国家”的特色技术与经营经验,加快农业政策创新与数字技术反哺,探索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二、推进“农业强省”的政策体系与地方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河南,必看“三农”、必讲“三农”。河南也应围绕“农业强省”,先行先试,以地方实践来探索“以农兴省”的新路径。

(一)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耕地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河南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近年铁腕处置了多起侵占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案件,提出了粮食播种面积在1.61亿亩以上的目标。当前,我省已经全面完成了土地确权任务,为此,一是应统筹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加快土地要素流通,扩大农地托管的范围与规模,创新农地托管的组织和模式。二是应在土地硬约束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土地收储制度、耕地监察机制与土地占补平衡机制的政策创新。三是应提高耕地质量,在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

(二)强化科技赋农。河南目前处于科技创新的最好时期,正在建设“中原农谷”“神农种业”,推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农业科创平台。河南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城乡5G信号全覆盖,农村电商发展较快。为此,一是应扩大种业科研优势,扩建国家良种试验基地;对接北京的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汇聚农业科创资源,强化科技赋农和数字赋农。二是应以农业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向智慧农业领域的推广普及;扩大农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推动农业大棚的智慧化管理。三是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精神,构建公益性服务平台,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形成数字技术反哺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三)创新补偿机制。河南是全国粮食的主要调出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大省,有力支持了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2022年山东向河南兑付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成为跨区域“碳汇”补偿机制的首创实践。党的二十大倡导“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为此,河南应加快政策调研,以地方实践加快推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汇”补偿机制。一是应总结兰考作为全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的经验,在全省推广,缩小城乡金融“剪刀差”;提高农业保险种植养殖的覆盖面与普惠性,增强农业产业韧性。二是统筹我省农业政策性贷款政策,加大对滑县、太康、永城等百万吨以上的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三是加大我省财政转移支付向产粮大县的补贴力度,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转移支付政策创新提供地方案例。

(四)促进要素出口。2022年河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286.6亿元,仅占国际贸易总额8524.1亿元的3%。早在党中央2013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当前俄乌冲突导致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出现了变化,为此,应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藏粮于市(国际贸易)”。一是应积极申请和争取粮食进出口配额,利用RECP农产品贸易条款和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框架,扩大我省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二是构建“农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体系,加快中欧铁路的海关执法与农产品检疫互认,扩大农业出口信用证贷款规模。三是应促进河南种子化肥、农业机械、灌溉技术、科技服务、农业劳务的出口,逐步将农业产品出口转向农业要素出口。

(五)培育农闲旅游。河南省拥有1.6万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即使在疫情冲击下,2021年全省乡村旅游仍然达到1.5亿人次,营业收入160亿元。我省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只有河南”等农业文旅项目受到市场青睐。为此,一是应结合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田园综合体,培育农业观光、田园采摘等农闲旅游市场。二是应结合乡村振兴中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依托省级文创平台,以“科创+文创+农创”的方式,激活沿黄农区的非遗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旅游。三是应围绕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促进我省文旅融合与城乡互动,以此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之间的正向反馈。

(六)以“大食物观”构建“大市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省食品加工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具有促进“大食物”“大市场”“大产业”的人口规模与物流优势。为此,应以“三链同构”的理念,以“大食物观”构建农产品与食品的中原大市场。一是扩大“河南好粮油”的认证范围,推进“三品一标”专项行动,推动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升级。二是应加大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资源,扩大我省农副产品的供给种类,以市场需求倒逼优化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三是应以认证监督、品牌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举措,培育专业化、多样化、地方化的农产品市场,以此推进健康饮食的中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2023年3月16日,习近平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河南是中国农业的典型样板,为此,我省应抓抢“农业强国”的战略机遇,加快农业土地、技术、资金、市场等四大要素的流通与体制机制创新,将“农业强国”的政治势能转换为“农业强省”的发展动能。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延寿县金城苗圃

企业地址:延寿县庆阳农场五队 联系电话:15146899760

公安备案号:黑ICP备2022004799号-2